1945年,台湾迎来了光复,日本人黯然离开了这个他们统治了整整半个世纪的宝岛。根据某省居民的描述,日本人在台湾引入了现代化的元素。下面,我们就来详细盘点一下日本在台湾50年的统治究竟“收获”了多少,看看他们所谓的“做慈善”究竟是真是假。
日本统治台湾之初,实际上是一桩赔本的买卖。日本政府一度有意放弃台湾,甚至想让法国接手。当时,日本将其三分之一的陆军派驻台湾,进行军事作战,每年在台湾的军费开销高达700万日元,而台湾本地的税收远远无法覆盖这笔费用。更为严峻的是,日本还必须从对中国的战争赔款中拨出1200万日元用于补贴台湾总督府的军费支出。当时,台湾总督乃木希典联合日本外务省策划,以1500万法郎的价格将台湾卖给法国。幸好,日本陆军大臣儿玉源太郎坚决反对此举,称台湾是宝地,认为乃木希典亏本出卖纯粹是因为能力不足,眼光短浅。
展开剩余77%儿玉源太郎继任台湾总督后,开始在台湾推行经济殖民政策。他是日本侵略扩张中的重要人物,被誉为“日清战争的萧何”,不仅负责日军后勤,还成功打造了满铁这一庞大的经济组织。与乃木希典相比,他的殖民经营能力高出许多。1898年,儿玉源太郎刚到台湾时,便颁布了《台湾地籍令》和《土地调查规则》,借鉴丰臣秀吉的土地调查经验,对台湾土地进行了全面清查。日俄战争期间,他又让部下后藤新平负责实施《土地登记规则》,利用土地登记的漏洞,巧妙地为日本吞并了大量台湾土地。此外,儿玉源太郎还推行了鸦片、烟酒以及经济作物的专卖制度,不仅帮助日本“回本”,还扶持了一批经济帮凶,今天台湾的几个著名富豪家族都间接受益于他的政策。
由于儿玉源太郎政绩显赫,他去世后,继任的几位总督继续沿用并发扬他的政策。1911年,佐久间左马太发布了《土地收买规则》,规定日本人可在指定区域内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当地农民的土地。经过多任总督的努力,台湾殖民政府直接掌控了246万甲土地(每甲约合中国16亩或2.4英亩),而日本财阀和移民则占有了18.1万甲。台湾全岛土地总面积约为370.7万甲,日本殖民政府和日本人占据了高达68.5%的土地,剩余的大部分则归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大地主所有。由于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,日本自然有了大兴水利、开垦荒地的动力。台湾一些人曾为此歌功颂德,却忽略了一个事实:台湾必须向日本提供一半的稻米产量。为保证日本人不挨饿,台湾百姓的饥饿和死亡人数则被日本统治者无情忽视。
在日本统治台湾期间,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便是农业生产。早在明末清初,郑成功政权就利用台湾蔗糖与日本进行大量贸易,积累了巨额财富。清朝也沿用了这一策略,据日本人的估算,从康熙元年到康熙四十七年,日本从与中国人的蔗糖贸易中流失了超过一亿斤铜。日本占领台湾后,开始以报复的心态大肆掠夺。1909至1910年间,台湾蔗糖产量达到204,241吨,其中日本人搜刮了197,580吨。到20世纪20年代,蔗糖产量暴增至498,000吨,价值超过7,000万银元(当时89万吨蔗糖价值约1.57亿银元)。到了1930年后,产量进一步激增到94.8万吨,价值近两亿银元。与此同时,台湾所有矿产和森林资源均归日本所有,台湾也成为日本工业品的倾销市场。台湾人逐渐形成了用日本货等同高贵身份的观念。在最鼎盛的时期,日本每年从台湾攫取的收入接近3亿银元。虽然日本在台湾建设了近代化的基础设施,但这一切都是通过对台湾的资源掠夺换来的。
日本不仅掠夺了台湾的财富,还在岛上留下了大量“皇民”。台湾有许多反抗者,但他们大多被日本残酷镇压。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间,据统计残杀了40万到60万反抗者(根据日本官方数据,前20年约有40万人被杀),仅后藤新平任总督期间,就有3.7万人遭到屠杀。考虑到1895年至1945年间台湾总人口仅在300万至500万之间,这一数字所占比例极高。
日本人杀光了所有反抗者,留下的大多是愿意与日本合作、甚至愿为日本赴死的“皇民”。抗战期间,共有42.6万台湾人应征入伍,约30万人加入日军,约占当时台湾总人口的5%,这一参军比例与普鲁士鼎盛时期相当。在这些台湾士兵中,有3万多人阵亡,葬于靖国神社,176人被列为战犯,26名台湾战犯被判死刑。
日本统治台湾50年,掠夺了大量财富,却给台湾留下了许多深重隐患,这座宝岛的未来充满了复杂的历史包袱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专业股票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